朗歐醫(yī)藥組織總部員工廈門兩日游
發(fā)布時間:
2013-11-12
2013年,注定是難忘的一年,特別的一年。公司迎來了發(fā)展新高峰,總部也注入了許多新血液。整個公司氛圍熱烈又充滿激情、凝聚了無窮力量。一直倡導家人文化的朗歐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選擇把廈門這個美麗的城市,作為家人們放松之旅的目的地。
2013年11月8日中午,有條不紊交接了工作的家人及家屬一行45人,開心的登上了開往廈門的旅游大巴車。且看各位家人,護頸枕、眼罩等小憩裝備一應俱全;漂亮的草帽、靚麗的衣衫散發(fā)濃濃的休閑風情;再加上行政部為全體家人準備好的水果盛宴:洗的紅彤彤的小番茄、裝好盤的金錢橘、甜味十足的柚子,無一不讓人對接下的旅途心生向往。
深圳到廈門車程大約8小時全程600多公里。漫漫旅途,各位家人可都沒有閑著。抓緊時間養(yǎng)精蓄銳的、自帶各式零食互相分享的、打打撲克消磨時光的,還有可愛的朗歐小寶貝們又唱又跳,整個車廂就是一片歡樂的海洋。車到中途,亮鷹隊的寶寶們給十一月壽星來了個大巴車上的生日派對,蛋糕蠟燭還有神秘的禮品兌換券,精心的準備不僅感動了壽星,讓大家也充滿了羨慕。潘總家的寶貝小公主還用她稚嫩的童聲,帶著大家一齊合唱生日歌,送去大家的美好祝福。
大巴車上的特別祝福
一路時光飛逝,到達廈門時天已暗,整個城市亮起的燈光點綴著夜空,讓人充滿了好奇。聽導游介紹,廈門的生活相對深圳可算是十分悠閑,晚上10點以后街上的行人都較少。想要安逸度假休息的話,這里就是個很好的選擇。
剛踏上廈門的土地,饕餮大餐已經虛位以待。幾位總監(jiān)為了獎勵大家一直以來的努力工作,提前訂好了廈門有名的越城記黑魚火鍋為大家送美食。歡呼過后就進入熱鬧十足的用餐模式,肚子滿足了,連續(xù)坐車的疲憊都一掃而空。帶著無限憧憬一夜美夢自不必說。
第二天首站當然非鼓浪嶼莫屬。
遠古時,因為是白鷺棲息之地,廈門島又故而稱“鷺島”。明洪武年間始筑“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曾稱贊廈門為“東方夏威夷”。
如果說廈門是一粒海上明珠,那鼓浪嶼就是明珠中間最耀眼的地方。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二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島上氣候宜人四季如春,無車馬喧囂,有鳥語花香,素有“海上花園”之譽。小島完好地保留著許多具有中外各種建筑風格的建筑物,有中國傳統(tǒng)的飛檐翹角的廟宇,有小巧玲瓏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紀歐陸風格的原西方國家的領事館,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譽。 鼓浪嶼還音樂人才輩出,鋼琴擁有密度居全國之冠,又得美名“鋼琴之島”、“音樂之鄉(xiāng)”。
鼓浪嶼碼頭合影
我們先乘坐輪渡到達島上碼頭。上岸后放眼望去,綠樹紅花、赤瓦白墻,家家戶戶門口窗前幾乎都擺滿了盆栽花藝,再配上藍天白云,美不勝收也嫌不夠形容此等美景。導游帶著我們一一游覽了各國領事館等幾座歷史老宅以及天主教堂等近代建筑。在導游的詳細解說中想象當年的歷史鏡像。依山面海的菽莊花園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參觀,十二生肖造型的石塊直接鑲嵌在假山山體之中,有人往返穿梭數次也未能尋到自己的那個小代表。鼓浪嶼有個很藝術的雅稱叫“琴島”,方圓1.87平方公里的面積蘊藏著100多個音樂世家。追根溯源,得利于鴉片戰(zhàn)爭,當時廈門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1902年,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英、美、法、德、日等13個國家先后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從十九世紀中葉起,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涌入鼓浪嶼。最初的淵源在于教會的贊美詩,一時間,教堂、教會、教會醫(yī)院司琴者眾,風琴、鋼琴大量引進,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全島鋼琴多達500多架,時至今日,鼓浪嶼的人均鋼琴擁有率仍為全國第一。得天獨厚的優(yōu)雅的人居環(huán)境與之相融,造就了鼓浪嶼的音樂傳統(tǒng),培養(yǎng)出周淑安(20年代)、林俊卿(30年代)等一大批杰出的音樂家。來到鼓浪嶼,肯定必去鋼琴博物館。設施現代的展館里展出了胡友義先生收藏的70多架古鋼琴,克萊門蒂制造的四角形鋼琴、黑白琴鍵顛倒的雙鍵盤鋼琴、從象牙材質到木頭雕刻、從大過會議桌到小如風琴,眾多的種類讓人大開眼界。藝術使人沉靜,熱愛藝術的人那種虔誠和執(zhí)著更加令人難忘。
島上風光
鼓浪嶼雖然面積不大,卻有著建筑博覽會之稱。既有白色科林斯式大廊柱,也有仿英國維多利亞式別墅,還有哥特式小尖塔及玫瑰花窗。各種新舊風格在這座小島來了個激情融合,綻放出了迷人的光彩。除了這些風格各異的建筑讓人過目難忘,精巧的園林景觀也極具觀賞價值。參天的古榕老根盤錯、密密垂吊的氣根仿佛自成森林;各色的三角梅花朵努力向著太陽伸展,擠在一起熱烈的綻開,如同妙齡少女開心的笑臉;還有各式拱橋流水、假山亭臺、小榭扶欄,這些匠心獨具的設計,多年以后依然讓人驚嘆不已。
鼓浪嶼建筑
參觀完幾處經典建筑,我們來到了島上著名的步行街—龍頭路。這里也是傳說中的小資圣地。整整一櫥窗的木偶玩具、專賣新奇物件的特色小店、家家不同精心設計的店章、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逛累了,那就找個大大的藤制躺椅休息一番,再來上一杯果香四溢的鮮榨果汁。
廈門屬溫帶亞熱帶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各種亞熱帶水果應有盡有。因為臨近金門,運自臺灣的釋迦、蓮霧也如同普通水果隨處可見。更有各式現撈海鮮、Q彈爽口的魚丸、色澤誘人的海蠣煎、香傳幾條街的醬爆魷魚,美景結合美食,此等人間天堂有誰能抵抗誘惑。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總結為一句話---愛她/他,就帶她/他來鼓浪嶼吧。
鼓浪嶼上的美好時刻
鼓浪嶼歸來,我們沿著海岸線一路穿行來到胡里山炮臺。
胡里山炮臺是全國4A級旅游景區(qū),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分為戰(zhàn)坪區(qū)、兵營區(qū)和后山區(qū),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炮臺用花崗石條建造,并以烏樟樹汁和石炭、糯米拌泥沙夯筑而成,堅固異常。
炮臺上最有名的是1893年購自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的一門28生(280mm)克虜伯大炮,至今保存完好,有效射程可達16000米。該炮曾在1937年的抗日保衛(wèi)戰(zhàn)中擊沉日軍“箬竹”型13號艦,首開中國戰(zhàn)區(qū)擊沉日艦的輝煌戰(zhàn)績。被稱為“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世界上現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被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
到了這里,就像走進了炮彈庫。游覽過專門展覽各類彈頭、大炮部件的展廳,我們接著觀看了仿清兵指揮炮臺作戰(zhàn)表演,威武的士兵在風中揮動烈烈作響的旗幟,模擬炮臺發(fā)射,砰的一聲,那股震天徹地的巨響一直都在耳邊縈繞。歷史,從未被人忘記。
胡里山炮臺
當地最老牌的步行街---中山路是此行第三站。中山路上保存下來的騎樓街道歷史文化遺址和閩南街市風情,見證了這座城市歷史發(fā)展的過程,留存了城市寶貴的文化記憶。廈門除了景色宜人,當地的小吃也是盛名在外。好清香大酒樓的肉粽料足味美、黃則和花生湯甜軟不膩、佳味再添小吃種類多樣、葉氏麻糍韌性十足、大同鴨肉粥鮮香入味,這些廈門老字號本土特產,成為中山路上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還有新鮮的來自臺灣的各式小吃也吸引了不少人,只只又大又靚的對蝦、蒜香四溢的生蠔肉鮮味美、甜蜜蜜的花生卷冰淇淋等等,多種選擇看的人眼花繚亂垂涎欲滴。個個放開肚皮嘗鮮,直到實在裝不下才依依不舍回到酒店。
夜色中的中山路和各樣美食
第三天清晨,朗歐大部隊早早就來到廈門的另一處圣地---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在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作為一個蜚聲國內的著名古剎,南普陀在免費開放之余,對所有慕名而來的人們都派發(fā)一支善香,進寺廟以后在殿前緩緩點燃,再跟隨導游參觀。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寺宇周圍保留著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歷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在陽光照耀之下熠熠生輝。隨著石階緩緩而上,漫步山中樹林,樹影橫斜之中,清晰可見正前方的鼓浪嶼和廈門大學標志建筑。到達山頂平坦之處,暖風習習,視野更加開闊。廈門街景、鼓浪嶼的鄭成功雕像,廈門大學的主體學院,再加上遠處的海天一色,不禁感嘆一番祖國江山如此多嬌。
南普陀寺
了解一番佛教文化后,我們來到了臨近的廈門大學。校園的芙蓉湖、情人谷水庫等景點,有“談情說愛在廈大”之說。大學的舊建筑多為陳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清水墻、琉璃頂極富特色。路兩邊高大的梧桐樹還綠意盎然、筆直的椰子樹也帶來一股清新的海洋味道。漫步校園,耳邊時不時傳來讀書角的瑯瑯書聲,騎自行車穿行而過的少年,捧著書本走出自習室的少女,頭發(fā)花白依然一身正裝的老者,眼前的這些喚醒了大家的集體追憶,想起那些年,那些同學,你們,還好嗎?
接著導游又帶領大家前往廈門有最美的一條路之稱的環(huán)島路。環(huán)島路依海而筑,路隨海岸線延展。許多游客選擇了租輛多人自行車騎行,沿途都是一片歡聲笑語,更可以隨時享受海浪撲打礁石,海風推動風車滴溜溜轉的浪漫風情。在海邊的書法廣場觀摩名家字刻,以及和臺灣金門遙遙相對的:“一國兩制,統(tǒng)一中國”。幾個大字的字里行間也在默默講述著新中國的日新月異。趁著氣候溫暖,各位家人在沙灘上好好感受了一下陽光、藍天、大海、沙灘組合為一體的迷人風光,踩著晶瑩的浪花和家人戲耍玩笑,尋覓著屬于自己那一份快樂。
環(huán)島路路邊的花
海邊開心一刻
餐后我們到集美學村體驗百年文化氛圍,參觀龍舟池和被毛主席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的歸來堂和銅像廣場。在陳嘉庚先生的名字前面,有一大串代表光輝和榮譽的頭銜,他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yè)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如今依然在造福民眾的廈門大學、集美中學、翔安一中、集美學村、翔安同民醫(yī)院等,也均是陳先生一手創(chuàng)辦。生前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廈門大學、集美大學(前身為集美學村各校)兩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智者光輝一生,也給后人留下無數精神財富、讓人敬仰。
集美學村合影
廈門之行在此就劃上了圓滿句點。回憶短短兩天半的行程,燦爛的碧海藍天,潔白的演武大橋、美麗的鼓浪嶼、堅實的炮臺,肅穆的南普陀寺、浪漫的廈門大學、現代的環(huán)島路、沉靜的集美學村,一切都讓人難以忘懷。這樣一座歷史與現代交替,喧鬧與寧靜共存的美麗海濱城市,不論春秋往返、人潮更迭,她依然靜靜的在那里,溫柔等待著,與諸位的下一次相遇。
下一頁:
更多新聞